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3年04月10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3年04月10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3/04/10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4月10日专为备考2023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专业伦理所包含的要素是()。

  • A:心理专业人员的人生观、价值系统
  • B:专业伦理守则
  • C:心理专业人员的技术和方法
  • D:法律、法规及政策和制度

答 案:C

2、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 )。

  • A:继续社会化
  • B:再社会化
  • C:去社会化
  • D:反社会化

答 案:B

解 析: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的社会化叫早期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3、关于真诚,错误的说法是( )。

  • A:真诚不是实话实说
  • B:表达真诚应随咨询进程而变化
  • C:真诚要有感而发
  • D:身体语言可以更好地表达真诚

答 案:C

解 析: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对求助者表达真诚应注意,心理咨询师不能有感而发,不能忘情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身体语言可以更好地表达真诚。表达真诚应随咨询进程而变化。

4、提出心理评估报告时,需要对临床资料进行核实,一般使用的方法是( )。

  • A:个案法
  • B:测验法
  • C:实验法
  • D:调查法

答 案:D

解 析:临床资料的核实一般使用调查法(访问求助者的父母、朋友、同事等)。

5、SAS可以用来( )。

  • A:自评焦虑症状
  • B:反映焦虑者的主观感受
  • C:鉴别各种神经症
  • D:临床确诊焦虑症

答 案:B

解 析:SAS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具有焦虑症 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能用于诊断。

6、除那一项外,其它各项均可成为生物性压力源:

  • A:歪曲的认知
  • B:饥饿
  • C:躯体创伤
  • D:噪音

答 案:A

7、面对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这表明知觉具有( )。

  • A:恒常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选择性

答 案:C

解 析: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其他选项: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8、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这是( )的观点。

  • A:认知心理学
  • B:统计学
  • C:文化人类学
  • D:社会学

答 案:D

解 析: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区分 李心天提出4类标准,第4类: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就认为此人有精神障碍。

多选题

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2、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3、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4、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

  • A:能力水平
  • B:获得知识的快慢
  • C:能力类型
  • D:能力发展早晚

答 案:ACD

解 析: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能力水平、能力类型、能力发展早晚三个方面。

5、对于态度转变的P-O-X模型,正确的说法包括()。

  • A: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 B: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
  • C:P-0关系为否定时的平衡为弱平衡
  • D:P-0关系为否定时的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答 案:ABC

解 析:P—O—X模型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海德认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如果现不平衡,则倾向于朝向平衡转化。在态度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倾向于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海德提出P—O—X模型来说明他的观点。P(Person)代表个体,O(Other)代表他人,x代表评价的事物。他认为P、O、X三者间有两种关系:肯定或否定关系。海德指出:如果三种关系从各个方面看看,二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若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者两种关系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在P—O—X模型中,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而P—O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6、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  )。

  • A:指向未来
  • B:指向现在
  • C:内容固定
  • D:内容漂浮

答 案:AD

解 析:该求助者担心父母身体状况,担心孩子的工作、婚恋,担心自己工作及婚姻都是指向为来,内容飘忽不定。

7、如果一个有效的MMP1测验结果显示F量表分数高,表明()。

  • A:受试者伪装疾病
  • B:受试者回答问题不认真
  • C:其临床症状比较严重
  • D:得分越高则精神病程度越重

答 案:CD

解 析:测验有效,F量表是精神病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得分越高暗示着精神病程度越重。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