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4月16日专为备考2023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属于一种()策略。
- A:自我阻碍
- B:自我暴露
- C:自我约束
- D:印象整饰
答 案:D
解 析: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待,也称印象整饰。常用的印象整饰策略包括:①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已;②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③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④投其所好。
2、胆汁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
- A:强、平衡、灵活
- B:强、不平衡
- C:强、平衡、不灵活
- D:弱、平衡、不灵活
答 案:B
3、“一个人总是在考试前闹别扭、抱怨世界,其他时候却很愉快,我们就会把他闹别扭和考试连在一起,把闹别扭归于考试而非人格。”这是心理归因的()。
- A:充足理由原则
- B:不变性原则
- C:协变原则
- D:折扣原则
答 案:B
解 析:不变性原则指当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而该原因又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我们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
4、对待求助者的阻抗和掩饰,心理咨询员应采取的态度是()。
- A:批评对方的不合作
- B:灵活地转变咨询方式
- C:劝说对方放下面具,坦率说明问题
- D:不予理会,继续咨询工作
答 案:B
解 析: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阻抗是心理咨询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心理咨询师要灵活的转变咨询方式,合理处理阻抗,出现阻抗现象,说明已经很接近求助者的问题。
5、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这种表现可出现于()。
- A:情感淡漠
- B:意志增强
- C:情感倒错
- D:意志减退
答 案:C
解 析:情感倒错是指患者的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例如,遇到悲哀的事情却表现欢乐,遇到高兴的事情反而痛哭,或是患者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是指患者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患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意志增强是指意志活动的增多。意志减退、是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
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不包括( )。
- A:詹姆士
- B:巴甫洛夫
- C:桑代克
- D:华生
答 案:A
解 析:行为主义的先驱人物包括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人。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先驱人物。
7、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勤勉”的本质要求是()。
- A:总是处于忙碌状态之中
- B:早来晚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 C:即使心猿意马,也要干好本职工作
- D:按照计划来开展工作,不能随意地把问题往后拖延
答 案:D
解 析:勤勉就是要求从业者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非常投入,集中精力做好事情,不能分心,不能偷懒,不能三心二意。
8、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是指()。
-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
- B: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
- C: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
- D:能正确认识现实和适应环境
答 案:A
解 析: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因此答案为A。
多选题
1、使用他评式心理量表时,常见的评定误差包括( )。
- A:宽容误差
- B:趋中误差
- C:光环效应
- D:逻辑误差
答 案:ABCD
解 析:使用他评式心理量表时,常见的评定误差包括严格误差、宽容误差、趋中误差、逻辑误差、光环效应、期待效应。?
2、以下说法错误的包括()。
- A:心理诊断应该贯穿于心璐询的全过程
- B:心理诊断应以群体平均特征为主要目标
- C:心理咨询师在做出初步诊断前不需要进行讨论和会诊
- D:摄人性会谈的会谈计划不需要考虑求助者的人格特点
答 案:BCD
解 析:A项,心理诊断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应该是心理治疗之前的决策过程,并且随着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个决策过程要不断的变化,因此,心理诊断实际上贯穿在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中;B项,心理诊断需要通过对求助者一般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而并非是以群体特征为主要目标;C项,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D项,求助者的人格特点会影响其心理问题的形成,故摄入性会谈的会谈计划需要考虑求助者的人格特点。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非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是()。
- A:绝对化的要求
- B:追求完美
- C:过分概括化
- D:糟糕至极
答 案:ACD
5、关于时间知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 A:视觉比触觉估计时间的准确度高
- B:听觉比触觉估计时间准确度高
- C:生物钟是估计时间的重要依据
- D:情绪状态会影响时间知觉
答 案:BCD
6、心理咨询师对每一级刺激所给的刺激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
- B:不可引发求助者焦虑
- C:大到引起求助者焦虑
- D:引起焦虑的1/2量
答 案:AC
解 析: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应当做到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尤其要注意的是,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
7、在压力作用后,出现滞后型临床症状,是由于潜在的模糊观念( )。
- A:因类似情境出现而被还原
- B:因被赋予新意义而明朗化
- C:再次发生效用并重新隐藏了起来
- D:再次发生效用并表现在临床相上
答 案:ABD
解 析:滞后型的临床相,是压力在中介系统中进行处理时,由于中介系统的子系统 ——认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迷糊。于是,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当 后来的类似事件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又被激活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 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一旦表现在临床相上,便形成滞后型的临床相。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