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3年05月20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3年05月20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3/05/20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5月20日专为备考2023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人际吸引的最强列的形式是( )

  • A:亲合
  • B:喜欢
  • C:亲情
  • D:爱情

答 案:D

解 析: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人际 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是爱情。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形式是喜欢。

2、记忆过程有

  • A:5个基本环节
  • B:4个基本环节
  • C:3个基本环节
  • D:2个基本环节

答 案:C

3、态度转变是在沟通信息与接收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 )。

  • A:适中
  • B:较大
  • C:较小
  • D:最大

答 案:A

解 析: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态度 任何态度的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这种差异适中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

4、在会谈中,心理咨询师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不包括( )。

  • A:引导
  • B:情感反射
  • C:中断
  • D:多重提问

答 案:D

解 析:会谈中必须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控制、转换话题的技巧,包括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

5、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可把需要分为( )。

  •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 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 C:兴趣和爱好
  • D: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答 案:A

6、某年轻女性同时被两男人追求,其中一人英俊但经济条件差,另一人富有但年龄大,此时该女性难以作出决定是因为面临(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双重趋避冲突

答 案:D

解 析:双重趋避冲突由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当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就会处于双重趋避冲突中。

7、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 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 B: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
  • C:获得了守恒概念
  • D:思维具有可逆性

答 案:D

解 析: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2~6、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其中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在这个阶段,儿童获取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大概在9~12个月)。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主要特征是将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这个阶段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具体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了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8、“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不包括:

  • A:心理问题
  • 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 C:可疑神经症
  • D:确诊的神经症

答 案:D

多选题

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根据测验结果,可以判断该求助者低于常模平均数至少一个标准差的项目包括()。

  • A:算术
  • B:数广
  • C:积木
  • D:拼图

答 案:CD

5、失败时人们往往外归因,这属于一种

  • A:自我障碍
  • B: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 C:自我防卫
  • D:动机性归因偏差

答 案:BC

6、从业人员坚持“平等待人”的要求,应树立()。

  • A:市场面前顾客无差异的观念
  • B:按照贡献取酬的观念
  • C:按德才谋取职位的观念
  • D:等价服务的观念

答 案:ABC

解 析:平等待人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以公平、对等的态度对待领导、同事和顾客等人的行为。平等待人是员工具有公道素质的重要表现,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树立市场面前顾客平等的观念;树立按贡献取酬的平等观念;树立按德才谋取职位的平等观念。

7、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包括的要素包括(  )。

  • A:情境
  • B:接受者
  • C:反馈
  • D:传递者

答 案:ABD

解 析:个体形成一定的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叫态度转变。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提出过一个态度转变的模型,涉及四个要素: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传递者是沟通信息的提供者;沟通信息是态度转变最直接的原因;接受者是态度转变的主体;沟通和说服是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的,个体所处的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差异都会影响态度转变的效果。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