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公共营养师 → 2023年06月10日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3年06月10日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3/06/10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6月10日专为备考2023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描述性研究不能提出健康影响因素的假设。()

答 案:错

解 析:描述性研究可以提出健康影响因素的假设,为寻找病因或健康问题提供线索。

2、同一种食物的GI值是相同的,无论国家、地域和受试者个体的差异如何。()

答 案:错

解 析:因为受到试验者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GI值有一定差异。

3、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法,是指某种食物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的评分除以该食物的单位质量。()

答 案:错

解 析: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与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

4、检测方法的不同使得营养标签上脂肪含量的标识也应不同。()

答 案:错

解 析: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脂肪可用粗脂肪或总脂肪表示,在营养标签上均可标示为“脂肪”。

单选题

1、每百克某品牌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为22g,则500g该奶粉折合成鲜奶的量是()g(每百克鲜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3g)。

  • A:3667
  • B:4210
  • C:5120
  • D:6550

答 案:A

解 析:鲜奶的量(g)=500×22÷3=3667g。

2、下列资料属于分类变量资料的是()。

  • A:性别
  • B:身高
  • C:贫穷富裕程度
  • D:年龄

答 案:A

解 析:分类变量亦称定性变量,一般无度量衡单位。分类变量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如性别,人群血型的A、B、O、AB等。

3、对某学生的膳食调查表明,全天总蛋白质的摄入量为80g,其中来源于粮谷类的为42g,动物性食物为30g,豆类食物为6g,其他食物来源为2g,该学生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比例是()。

  • A:47.5%
  • B:52.5%
  • C:45.0%
  • D:60.0%

答 案:C

解 析: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

4、如果当地的食物供应以大米、面粉为主,为了提高食物的蛋白质生物价,应在配餐中注意补充()。

  • A:赤小豆
  • B:大豆
  • C:芝麻
  • D:玉米

答 案:B

解 析:玉米、面粉、小米、大米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相对较高;而大豆中的蛋白质恰恰相反,混合食用时赖氨酸和蛋氨酸两者可相互补充。

多选题

1、进行食谱营养评价的目的是()。

  • A:分析食谱中的食物来源
  • B:检查该食谱能否满足营养需要
  • C:对食谱进行调整和纠正
  • D:发现是否有某些营养素的缺乏
  • E:同其他食谱进行比较

答 案:BCD

2、营养咨询对象有( )。

  • A:患病人群
  • B:住院病人
  • C:门诊病人
  • D:健康人群
  • E:社区居民

答 案:ABCDE

3、下列有关标准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人可视为成年男子中体力劳动者
  • B:标准人的能量参考摄入量是2400kcal
  • C:标准人可视为成年男子高体力劳动者
  • D:标准人的能量参考摄入量是1200kcal
  • E:标准人可视为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

答 案:BE

4、数据输入和分析的软件包括()。

  • A:SmartDraw
  • B:SPSS
  • C:Word
  • D:SAS
  • E:EpiData

答 案:BDE

简答题

1、(3)请回答:将总交换份分配到三餐中各为多少份?如何分配?

答 案:一日三餐按30%、35%、35%分配能量,早、中、晚各餐应占的交换份数为:早餐21×30%≈6份;午餐21×35%≈8份;
晚餐21×35%≈7份。
其中:早餐谷类3份,豆乳类2份,蔬菜0.5份;油脂0.5份;
午餐谷类4份,瘦肉类2份,蔬菜水果1份,油脂1份;
晚餐谷类3份,乳类1.5份,蔬菜水果2份,油脂0.5份。

2、(1)请回答:按标准每日应提供多少能量?

答 案:每日能量需要量的计算①该女性的标准体重(kg)=身高-105=165-105=60kg;
②该女性BMI=体重(kg)÷[身高(m)]2=68÷(1.65)2=25,故该女性属于超重(24~27.9);
③每天应提供能量(kcal)=能量供给标准×标准体重=60×30=1800kcal。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哪些呢?

答 案: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以问题为中心的个人健康问题记录和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前者由基本资料、问题目录、问题描述、病情流程表等组成。后者是指运用格式化的健康体检表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而进行的周期性健康检查的结果记录。(1)基本资料。基本资料一般包括:①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民族、家庭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宗教信仰、身份证号码及家庭住址等。②健康行为资料。包括吸烟、酗酒、滥用药物、饮食习惯、运动、精神状态评价等。③生物学基础资料。指体重、血压、血型等指标。④临床资料。如主诉、现病史、过去史、家族史、个人史(药物过敏、月经生育史等)、各种检查结果、心理评估等资料。(2)问题目录。所记录的问题指的是过去影响过、现在正在影响或将来还要影响病人健康的异常情况。可以是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诊断,可以是无法解释的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可以是社会、经济、心理、行为问题(如失业、丧偶等)。问题目录常以表格形式记录,将确认后的问题按发生的时间顺序逐一编号记入表中。分主要问题目录和暂时性问题目录,前者多指慢性问题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后者只列出急性问题。问题目录常置于健康档案之首,以使医生对病人的情况一目了然。
(3)问题描述及问题进展记录。问题描述即将问题表中的每一问题依序号顺序逐一以“S-O-A-P”的形式进行描述。S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如病人的主诉、症状、病史等;O代表客观资料,如实验室检查以及病人的态度、行为等;A代表评估,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诊断、鉴别诊断、与其他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轻重程度及愈后等;P代表计划,是针对问题提出的,每一问题都有一相应的计划。包括诊断计划、治疗计划、病人指导等。问题进展记录也采取SOAP方式,对问题目录中不同编号的各种问题,依照进展情况加以记录。若某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诊断名称时,则将该问题更正,并将最新资料添入各问题SOAP内;如在追踪中发现新问题,则在进展记录中添加新的问题及编号。
(4)病情流程表。以列表的形式描述病情(或其他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体征、检验、用药、行为等的动态观察。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