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演出经纪人 → 2023年07月28日演出经纪人每日一练《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

2023年07月28日演出经纪人每日一练《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

2023/07/28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演出经纪人每日一练《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7月28日专为备考2023年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

答 案:对

解 析: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2、报社、期刊社刊登作品应当和作者签订合同。()

答 案:错

解 析:第二十三条 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是报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

3、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答 案:错

解 析: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4、工信部消息,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

答 案:对

解 析: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

单选题

1、下列关于某公司劳动用工合同中的条款,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是()。

  • A:工资实行年薪制,年终由公司统一支付
  • B:公司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 C:工资可以以实物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 D:公司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可以直接决定延长工作时间

答 案:B

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故选项ACD错误。正确答案为B。

2、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 )的交易条件。

  • A:价格
  • B:数量
  • C:规格
  • D:不公平、不合理

答 案:D

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3、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A:盖章
  • B:签字
  • C:成立
  • D:打印

答 案:C

解 析:《民法典》合同编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 A:实现五位一体
  •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C: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 案:B

解 析: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多选题

1、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 )。

  • A:瞒报
  • B:漏报
  • C:谎报
  • D:迟报

答 案:ABCD

解 析: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2、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处以行政处罚。

  • A: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 B: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 C: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 D: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答 案:ABCD

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