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公务员类辅警协警 → 2023年07月31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2023年07月31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2023/07/31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7月31日专为备考2023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不可以单独适用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处罚。

答 案:对

2、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如需检查公民住所,可当场检查后补办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査证明文件。

答 案:错

3、凡是年满18岁的公民,拥护宪法并且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达到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都可以录用为人民警察。()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26条规定:“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年满十八岁的人民;(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四)身体健康;(五)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六)自愿从事人民警察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因此,人民警察的录用条件除拥护宪法并且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达到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外,还不能有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公职等负面条件,因此本题错误。

4、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决定行政拘留,应当经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许可。()

答 案:对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答 案:错

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1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对于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这两种救济途径的选择,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当事人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已经被人民法院受理的,则不得再申请行政复议,这也是节约司法资源、行政资源的需要。因此,本题错误。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均应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答 案:错

7、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省级公安机关决定。

答 案:错

8、提请批捕、执行逮捕是公安机关的权力,而批准逮捕则属于检察机关的权力。()

答 案:对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80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单选题

1、甲枪杀仇人乙,打出一枪后,在射杀乙的同时,也将乙身后的丙射成重伤。甲的行为应当定性为()

  • A:过失致人死亡
  • B:故意杀人
  • C:故意伤害
  • D: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

答 案:B

解 析:甲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后又具体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的犯罪行为的,应当()。

  •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的犯罪从重处罚
  • B:择一重罪处断
  • C: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 D:以故意杀人、绑架或爆炸罪从重处罚

答 案:C

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

  • A:复核
  • B:审核
  • C:采纳
  • D:不予理睬

答 案:C

4、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

  • A:社会
  • B:公安机关
  • C:法律
  • D:群众

答 案:C

5、公安人员甲为获得证据,对犯罪嫌疑人乙施以暴力,结果导致乙肢体残废,则甲的行为()

  • A:构成刑讯逼供犯罪
  • B:构成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
  • C:构成过失重伤罪
  • D:构成故意伤害罪

答 案:D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分别规定的是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

6、 甲、乙、丙共同实施故意杀人,一审法院判处甲死刑立即执行、乙无期徒刑、丙有期徒刑10年。丙以量刑过重为由上诉,甲和乙未上诉,检察院未抗诉,关于本案的第二审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必须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 B:可只对与丙的量刑情节有关的案情进行审查
  • C:由于乙没有上诉,其不得另行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
  • D:若审理后认为原判事实不清且对丙的量刑过轻,应当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一审法院重审后可加重丙的刑罚

答 案:A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234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本案被告人有被判处死刑的,所以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A项正确。第233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据此,B项错误。由于是全案审查,乙可以委托辩护人,C项错误。第237条第1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D项说法错误。据此,A项说法正确。

7、非法制造、贩卖人民警察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证件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警告,可以并处违法所得()罚款。()

  • A:三倍以下
  • B:五倍以下
  • C:七倍以下
  • D:十倍以下

答 案:B

8、关于流窜作案、结伙作案和多次作案,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流窜作案、结伙作案和多次作案是拘留期限延长至30日的必要条件
  • B:甲县人窜至乙县作案必定构成流窜作案
  • C:结伙作案必定构成共同犯罪
  • D:只要被抓获前作案两次以上的就构成多次作案

答 案:A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多选题

1、 张某用枪射杀孙某,孙某中弹倒地。张某以为孙某已死亡,遂离去。实际上,孙某只是中弹受伤,并没有死亡。张某的行为属于( )。

  • A:不能犯未遂
  • B:实行终了的未遂
  • 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 D:能犯未遂

答 案:BD

解 析:本题属于出题人设置的拉分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犯罪未遂类型的区分。《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可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人已将其认为达到既遂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使犯罪人未能将他认为达到既遂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因而未得逞。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对法益侵犯的程度不同。其中法益侵犯的程度应以客观事实为标准。本案中,张某用枪射杀孙某,孙某中弹倒地。张某已将杀死孙某的全部行为实施完毕,孙某最终未死亡,故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未遂犯属于具体的危险犯,具有法益侵犯性。不能犯没有导致法益侵犯的危险,即没有法益侵犯性,不可能成立犯罪,因此不存在不能犯未遂这种形态。本案中,孙某只是中弹受伤,并没有死亡。而张某有打死孙某的可能性,故属于能犯未遂.

2、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可以构成公安刑事赔偿的情形是( )。

  • A:错误适用刑事强制措施造成损害结果的
  • B:刑讯逼供造成损害结果的
  • C:使用武器、警械造成损害结果的
  • D:错误适用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结果的

答 案:AB

解 析:析】《国家赔偿法》第17条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四)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五)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A项符合第一项和第二项,B项符合第四项,故A项、B项正确。不是所有使用武器、警械造成损害结果的都可以请求国家赔偿,只有违法使用武器、警械才能请求国家赔偿,故C项表述错误。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结果的应该是行政赔偿,故D项错误。

3、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 A:犯罪后在逃的
  • B:在场目击群众指认他犯罪的
  • C:经查证后,发现嫌疑人自报的是假姓名和住址的
  • D:有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答 案:ABD

4、下列人员中,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有()。

  • A:被害人
  • B:自诉人
  • C: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 D:犯罪嫌疑人

答 案:ABC

5、党的领导要体现在依法治国的全部过程中,即()。

  • A:立法
  • B:执法
  • C:司法
  • D:守法

答 案:ABC

6、下列情形中,可以依法扣留车辆的有()。

  • A:甲驾驶小汽车上道路行驶,但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
  • B:乙驾驶的机动车有变造保险标志嫌疑
  • C:丙驾驶的小型货车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 D:丁驾驶电动助力车拒绝接受罚款处罚

答 案:ABCD

解 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扣留车辆:
(一)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的;
(二)有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驾驶证或者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嫌疑的;
(三)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
(四)公路客运车辆或者货运机动车超载的;
(五)机动车有被盗抢嫌疑的;
(六)机动车有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嫌疑的;
(七)未申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
(八)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
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收集证据需要的,可以依法扣留事故车辆。

7、办案民警在实施扣押时,应做好的工作有()。

  • A:会同在场的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査点清楚被扣押的物品
  • B:在实施扣押的现场开列扣押物品清単
  • C:清単制作完毕后,由调査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
  • D:经过有关人员签名或者證章的扣押物品清单一式两份,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査

答 案:ABCD

8、下列()选项属于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

  • A: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
  • B: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 C: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
  • D: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

答 案:BCD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9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二)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三)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故本题B项、C项、D项正确。A项错误的原因在于根据本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必须造成危害才属于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单纯侵入并不会导致治安处罚。

主观题

1、单位组织一次内部业务培训,由你负责,但参与培训的人员经常逃课,缺课,你该怎么办?

答 案:(1)单位内部的业务培训是最贴近我们日常工作的,能够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内容与流程,进入工作角色,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会把这次培训搞好。
(2)针对有人经常逃课、缺课的现象,首先要分清情况,看这些同事是否有紧急的事,并作相应处理。对他们明确培训的重要性,并完善相关的请假制度。
(3)和授课老师沟通交流,完善授课形式与流程。增强课程的形象性、生动性。最重要的是向领导请示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按照分值的高低标准给予奖惩,以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4)对已缺课、落课的人员及时给予帮助,例如补课等措施,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相信大家都会顺利通过培训,为以后出色地完成工作打下基础。

2、简述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什么?

答 案:(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4)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3、“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是()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 案:及时高效

4、怎样理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答 案: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5、全国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届。

答 案:两

6、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 案: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正版)第九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