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工每日一练《高压电工(安监局)》8月5日专为备考2023年高压电工(安监局)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指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答 案:错
解 析: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指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2、能使继电器动断接点由断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最大电压称为动作电压。()
答 案:对
解 析:能使继电器动断接点由断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最大电压称为动作电压。
3、高压配电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系小于0.5m。()
答 案:错
解 析:高压配电线路每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3m;高压配电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2m;高压引下线与低压线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2m。
4、我国规定直流安全电压的上限为220V( )
答 案:错
解 析:我国规定直流安全电压的上限为120V
5、输电线路都是以交流形式输送的。()
答 案:错
单选题
1、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
- A:必须装熔断器
- B:绝对不能装熔断器
- C:不允许短路
答 案:B
2、变压器投入正常运行后,要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有人值班,每班至少()次。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答 案:A
解 析:变压器投入正常运行后,要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有人值班,每班至少一次。
3、在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第()次主放电电流最大
- A:1
- B:2
- C:3
答 案:A
解 析:在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第1次主放电电流最大
4、SF断路器的缺点之一是()。
- A:需要有净化系统
- B:有火灾和爆炸危险
- C:维护工作量大
答 案:A
解 析:SF断路器的缺点之一是需要有净化系统
5、35kV架空铜导线的最小允许截面应选()m㎡。
- A:25
- B:35
- C:16
答 案:B
多选题
1、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主要作用是()。
- A:减轻一相接地的危险性
- B: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
- C:稳定系统电位
- D:改善架空线的防雷性能
答 案:AC
解 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主要作用是减轻一相接地的危险性,稳定系统电位
2、高低压同杆架设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必须注意()。
- A:先检查与高压线的距离
- B:采取防止误碰带电高压线的措施
- C:工作人员不得超越未采取措施的低压带电导线
- D:采取防止相间短路的隔离措施
- E:采取防止单相接地的隔离措施
答 案:ABC
解 析:高低压同杆架设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必须注意先检查与高压线的距离,采取防止误碰带电高压线的措施,工作人员不得超越未采取措施的低压带电导线。
3、某工地装钢筋骨架,起吊时作业班长黄某发现绑扎起吊点偏低,造成正在起吊的钢筋骨架倾倒。黄某便安排三名民工抓住钢筋骨架底部进行定位移动由两名民工拉绳牵引,两名民工用竹杆支撑。但由于钢筋骨架失去平衡,倾倒在380伏供电线路的一条相线上,磨破了相线绝缘层,强大的电流通过钢筋骨架将三名民工击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愚昧无知,不是采取人工呼吸的措施进行抢救,而是用沙埋着伤者的身体,贻误了抢救时机。一个小时后医生赶到现场,三名民工经抢救无效死亡。造成事故的原因是()。
- A:带电设备附近起重作业缺乏具有电气安全知识人员监护
- B:带电设备附近起重作业未作好安全保护措施,如带绝缘手套等
- C:起重物体未按规定保持在1千伏以下有1.5米的最小距离
- D:错误地采取抢救方法,贻误抢救时机
- E:相线绝缘层破损,绝缘不良
答 案:ABD
解 析: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带电设备附近起重作业缺乏具有电气安全知识人员监护,带电设备附近起重作业未作好安全保护措施,如带绝缘手套等,错误地采取抢救方法,贻误抢救时机
4、起重和运搬工作中安全注意事项包括:()
- A:机具不超载。事先应估计重物的重量,必须在机具允许的负荷以下。
- B:准备和检查机具。所有机具都必须在工作前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可靠才允许工作。
- C:准备放置地点。事先确定放置地点,清理出物体放置和人员操作的必须空间,准备好承垫用的物品。
- D:检查运搬路线。清除通道上的障碍,保证重物和人员顺利通过。
答 案:ABCD
解 析:起重和运搬工作中安全注意事项包括:机具不超载。事先应估计重物的重量,必须在机具允许的负荷以下。、准备和检查机具。所有机具都必须在工作前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可靠才允许工作。、准备放置地点。事先确定放置地点,清理出物体放置和人员操作的必须空间,准备好承垫用的物品。、检查运搬路线。清除通道上的障碍,保证重物和人员顺利通过。
5、对触电人员进行救护的心肺复苏法是()。
- A:通畅气道
- B:口对口人工呼吸
- C:胸外挤压
- D:打强心针
答 案:ABC
解 析:对触电人员进行救护的心肺复苏法是通畅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挤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