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母婴保健技术员 → 2023年08月17日母婴保健技术员每日一练《理论知识》

2023年08月17日母婴保健技术员每日一练《理论知识》

2023/08/17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母婴保健技术员每日一练《理论知识》8月17日专为备考2023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在为婴儿进行室外日光浴时,不用采取防护措施。

答 案:错

2、为避免胎儿神经管畸形,在计划妊娠时就应该开始补充叶酸,补充得越多越好。

答 案:错

3、新生儿能够很好地调节体温,因此不需要用衣服、被子等调节。

答 案:错

4、小儿臀部有粪便,应用温水洗净,女孩要从前往后洗,避免粪便污染外阴部。

答 案:对

单选题

1、婴儿发展中新特征获得的表现有( )

  • A:好奇,好问及生理上出现恒牙等
  • B: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 C:头围,臀围,胸围发生变化
  • D:思维,大脑,胸围发生变化

答 案:A

2、( )是三个不同的生活领域,具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 A:思想品德家庭美德社会美德
  • B: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
  • C:职业道德政治品德社会公道
  • D: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科学品德

答 案:B

3、( )属于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属于上层建筑。

  • A:道德
  • B:行为
  • C:准则
  • D:宪法

答 案:A

4、以下哪项是新生儿口腔清洁卫生的重要措施()。

  • A:洗脸和梳头
  • B:洗脸和洗澡
  • C:漱口和刷牙
  • D:每次进餐后喂少量温开水

答 案:D

多选题

1、对于习惯性流产患者,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 A:在下次妊娠前尽可能查明流产原因
  • B:妊娠确诊后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 C:黄体功能不足者,给黄体酮治疗
  • D:治疗期必须达到以往发生流产妊娠月份
  • E:如宫颈内口松弛者可在妊娠14-16周时行子宫内口缝扎术

答 案:ABCE

2、尿布疹的护理方法()。

  • A:勤换尿片
  • B:每次大小便后用清水洗
  • C:暴露疗法
  • D:可以用油擦在屁股上

答 案:ABCD

3、关于新生儿护理内容,下列正确的是( )

  • A:为防止溢乳,哺乳后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
  • B:母乳喂养者应按需哺乳
  • C:室温高时,两次喂奶之间,可添加水分
  • D:黄疸出现过早、程度重,为病理性黄疸
  • E: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因此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答 案:ABD

4、女性青春期保健是( )。

  • A: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B:加强体育锻炼
  • C:卫生指导
  • D:性教育
  • E:定期体格检查

答 案:ABCDE

主观题

1、什么是先天性斜颈?

答 案:先天性斜颈是多见的畸形,一般指先天性肌性斜颈,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或纤维性变,使头偏患侧,而下额转向对侧的一种颈部不对称畸形。

2、请列举产妇产后子宫的变化。

答 案:(1)子宫的重量。平常时期的重量大约为50克。分娩后不久,子官的重量约为1000克。产后1周,为之前的一半,大约500克。产后2周,约为350克。产后5周,约为200克。产后6~8周,恢复到孕前的重量,大约60克。 (2)子宫底。未孕时,宫底在骨盆内,无法摸到。分娩后不久,在肚脐下方5~6厘米处能触摸到子宫底(子宫的最上面)。在分娩后12~24小时之后,返回到肚脐的高度。产后第3天,子宫又降到与分娩后不久时相同的高度。产后第4天,降至肚脐和耻骨之间。产后第6天,降至耻骨上方2~3厘米处。产后第8~9天,降至与耻骨处于同等高度,之后进入骨盆之中。 (3)子宫颈管。子宫颈管的恢复是非常迅速的,分娩后不久为6~7厘米长,产后仅8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恢复成原来的长度。另外,子宫颈管的内腔在产后第3天将缩小到2指宽,在产后第10~12天则缩小到1指宽,并且在产后第4周外子宫口关闭,并形成横裂。 (4)子宫腔的长度。平常正常状态下,子宫腔的长度大约为7厘米。分娩后不久,子宫腔的长度增加到约15厘米。产后1周,子宫腔的长度约为12厘米。产后2周,子宫腔的长度约为10厘米。产后3~4周,子宫腔的长度为8~9厘米。产后6周,子宫腔的长度为7厘米,恢复到孕前的长度。 (5)子宫内膜再生。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胎盘附着部位面积立即缩小,动静脉血管收缩,血栓形成出血停止。此后,子宫蜕膜表层变性坏死,随恶露排出。产后3周,由新生内膜覆盖子宫腔;产后6周,胎盘附着处子宫内膜全部修复。

3、正确的哺喂姿势应掌握哪些原则?

答 案:(1)产妇体位舒适。可采取不同姿势,重要的是产妇应心情愉快,体位舒适,全身肌肉松弛,有益于乳汁排出。 (2)母婴必须紧密相贴。无论怎样抱婴儿,喂哺时婴儿的身体与产妇的身体应相贴,婴儿的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嘴处于乳头相同水平的位置。 (3)防止婴儿鼻部受压。喂哺全过程应保持婴儿的头和颈略微伸张,以免鼻部压入乳房而影响呼吸,但也要防止婴儿头部与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 (4)产妇手部姿势正确。应将拇指和余下四指及手掌分别放在乳头上方、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哺乳,除非在奶流过急,婴儿有呛奶时,避免夹托乳房,这种手势会反方向推乳腺组织,阻碍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不利于充分挤压乳窦内的乳汁。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