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8月31日专为备考2023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2013年5月美国《纽约邮报》报道了一则性奴案新闻,新闻中3名被囚禁近十年受害女子的照片应该打上马赛克。
答 案:对
2、某记者主动向采访对象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并要求对方不将信息提供给其他记者,这属于贿买新闻。
答 案:对
3、记者甲为乙企业发布了一篇较有影响力的正面报道,乙企业见甲买房首付缺钱,主动借款给他,甲同意,打了欠条,并按期还了钱,甲的这种行为应该不属于有偿行为。
答 案:错
单选题
1、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答 案:B
2、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有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如果国家投资1亿元,同时吸引社会投资4亿元,组成S公司,国有资本在S公司中居于控股地位,此时,S公司()。
- A:是国有企业
- B:是非公有制企业
- C:.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 D:具有明显的非公有性
答 案:C
解 析:题干已经指出,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由于控股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因此,S公司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但不能说S公司是国有企业。
3、某报社记者甲与自称是一家国际知名大公司乙的员工丙通过网络QQ聊天,员工丙抱怨公司经常加班,但不按照劳动法支付报酬,简直是比资本家还黑心。甲据此撰写出批评乙公司违反劳动法的报道,由于乙公司备受社会关注,报道引起舆论强烈反响,造成乙公司经济损失。乙公司起诉记者甲,并索赔数千万,远远超过记者甲的赔偿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公司有权起诉记者甲
- B:索赔数千万简直是勒索,法院不应该受理此案
- C:记者甲的行为是职务行为,所以应该起诉报社,而不应该只起诉记者甲
- D:记者甲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应该起诉报社和记者甲
答 案:A
多选题
1、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包括()。
- A:监测环境
- B:社会调节功能
- C:社会控制功能
- D:社会制衡、动态平衡功能
答 案:ABCD
解 析: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其社会功能包括:①监测环境;②社会调节;③社会控制;④社会制衡;⑤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2、报纸经常采用的资料有()。
- A:新闻人物与组织
- B:新闻背景
- C:新闻地理
- D:科学知识
- E:名词解释
答 案:ABCDE
3、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逼视”?()
- A:某地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地震,诸多知名影星纷纷捐款,甲报见某国际顶级影星没捐款,于是便进行了报道,民众反响很大,迫于舆论,影星不得不捐款
- B:甲报报道乙企业产品不合格,乙企业便向多家媒体提供了多方证据表示自己的产品合格,于是甲报在没有提供新的反驳证据的情况下连续多天、花多个版面继续报道乙企业的产品不合格
- C:某地非法拆迁,某报报道了地方政府不作为,但报道后,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于是该报继续连续几天、多版面进行了跟踪报道
- D:某案件比较复杂,司法人员一时很难对被告犯罪与否进行判决,某报觉得被告应该被判有罪,于是便进行持续报道并表明了立场,迫于舆论压力,司法很快作出了被告有罪的判决
答 案:ABD
主观题
1、广播语言的三种形态?
答 案:1、新闻播音语言;2、实况语言;3、新闻报道语言。
2、交互电视可以分为哪几种具体形式?
答 案:交互电视可以分为存储释放式和直接交互式两种:第一种方式没有回传通道,通过广播通道的附加通道传送与内容有关的信息或短片,供收看时交互选择收看或点播;第二种方式的播出端与接收端之间除了广播通道外还有附加的回传通道,用户可以根据发送端提供的业务选择清单通过用户端的相应设备(如机顶盒)选择相应的服务,发送端在收到相应的选择信息后再向该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如视频点播、网络游戏等。
3、通信卫星?
答 案:通信卫星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信卫星是指通过卫生把两个或多个地面站连接起来,进行点到点的通信。广义的通信卫星是指包括广播、固定站间通信和移动站间通信等在内的全部通信业务。
论述题
1、请论述新闻传播事业为什么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
答 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党的新闻传播事业要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新闻传播事业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体现者,必须做顾全大局和维护大局的忠诚战士。新闻传播事业的产品是精神文化产品,它应该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就是要求新闻宣传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只有坚持精神产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新闻传播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新闻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努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这一循环链条上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
答 案: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舆论监督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民主与法制,既是舆论监督机制运行的先决条件,又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舆论监督的实施与效果呈现,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实践体现。舆论监督的进步与发展,反映了民主与法制的进步与发展。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传达意见的渠道和参政议政的渠道,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行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公开表达意见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对于发扬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培育公民的法制意识,保护公众积极的参政议政热情,加强公众对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舆论监督活动实际上是与社会民主的观念和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社会民主在观念上的认同和制度上的保证,舆论民主和舆论监督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1)时:掌握时机节奏。时,就是时机、节奏。精准把握时机、节奏,对做好新闻工作至关重要。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在合适时间编发合适的报道,才能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有效回应公众关切,实现报道价值的最大化。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闻。
(2)度:把握力度分寸。度,就是力度、分寸。新闻报道该造势的要造势,但不能在个别用词上大造其势;该突出的要突出,但不能渲染过头,都搞成排浪式宣传;该有力度的要有力度,但不能大轰大嗡,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要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精准研判舆情,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既不把大事说小,也不把小事说大。什么问题适宜在什么范围内报道,什么问题适合强化报道、什么问题适合淡化报道,要认真研究,掌握好火候。需要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内容,合理运用媒体和宣传方式,有的需要各类媒体和各种方式一起上,有的更适宜传统媒体发声定调,有的则适宜网上来网上去,这些都要视情况而定。掌握新闻舆论引导的“度”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
(3)效:讲求效果实效。效,就是效果、实效。新闻舆论工作最终要看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要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声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要讲求艺术、改进方法,注重联系实际阐释理论、围绕关切解读政策、针对问题解疑释惑,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要掌握好介入点,把握节奏、顺势而为,防止形成炒作。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以宣传效果为最终目的,改进方法手段,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要坚持全局视野、百姓视角,把宏观叙事和新闻故事结合起来,把政策解读和民生解答结合起来,让新闻报道更轻快、更活泼、更亮眼,新闻评论更新颖、更精辟、更务实,新闻传播方式更鲜活生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吸引力。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