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3年09月04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

2023年09月04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

2023/09/04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9月4日专为备考2023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

  • A:体验自由感
  • B:重组基本人格
  • C:建立好习惯
  • D:消除自我失败

答 案:B

2、情感反应与内容反应的区别在于( )。

  • A:前者针对的是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 B:后者针对的是求助者的内心感受
  • C:前者关心的是求助者的认知活动
  • D:后者关心的是求助者的谈话过程

答 案:A

解 析:内容反应着重于求助者言谈的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3、妄想属于()。

  • A:记忆障碍
  • B:注意障碍
  • C:智能障碍
  • D:思维障碍

答 案:D

4、使用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定方法确诊神经症,对精神痛苦程度的评定在时间上至少要考虑最近( )。

  • A:三周以上
  • B:三个月以上
  • C:两周以上
  • D:一个月以上

答 案:B

5、根据塔尔德的观点,()。

  • A: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 B:个体优先模仿外域文化和行为
  • C:上层人士倾向于模仿下层人
  • D:模仿通常以线性方式迅速蔓延

答 案:A

解 析:塔尔德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他提出三个模仿率: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上层人士的倾向),几何级数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地蔓延),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对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

6、关于道德与法律,正确的说法是()。

  • A:在人类历史上,道德与法律并不是同时产生的
  • B:在现实社会中,法律总会比道德的作用力强一些
  • C:在作用范围上,道德与法律是完全相同的
  • D:在构成内容上,道德和法律不存在任何重叠

答 案:B

解 析: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在调节方式上,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的特点,而道德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在作用范围上,道德比法律更广。

7、评估测验的内容效度时可采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专家判断法
  • B:统计分析法
  • C:经验推测法
  • D:剔除法

答 案:D

解 析:评估测验的内容效度时可采用的方法包括:①专家判断法:定义好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编制双向细目表,确定内容的具体细节及各自所占的比例;由每位评判者在评定量表上作出判断。②统计分析法:计算两个评分者之间评定的一致性(评分者信度);两个测验复本上得分的相关性(复本信度);重测法也可用于内容效度的评估(测验一学习一再测验)。③经验推测法:这种效度是通过实践来检验效度。

8、他评量表最常用的评定等级是()。

  • A:3级
  • B:5级
  • C:7级
  • D:11级

答 案:B

解 析:临床上常用的几个他评量表是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和倍克一拉范森躁狂量表。在使用他评量表时,评定等级的划分通常在3—7之间,最常见的是5个等级。

多选题

1、心理咨询师对每一级刺激所给的刺激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
  • B:不可引发求助者焦虑
  • C:大到引起求助者焦虑
  • D:引起焦虑的1/2量

答 案:AC

解 析: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应当做到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尤其要注意的是,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

2、儿童行为量表(CBCL)可以用于测查儿童()。

  • A:行为问题
  • B:情绪问题
  • C:社会能力
  • D:学习情况

答 案:AC

3、有员工这样说“板着面孔训人,我们不怕;不联系实际讲大道理,我们不昕;说一套做一套,我们不服;自己做好了的事再要求我们做,我们不得不服。”这段话表明()。

  • A:民主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集中力量,又会丧失权威
  • B:国企体制必然导致员工“牛气”,进而造成组织纪律涣散
  • C:领导身先士卒、做出表率是一种带动力量
  • D:坚持原则、以德服人是公道的具体表现

答 案:CD

4、验证测验内部一致性指标可以推断()。

  • A:测试测量是单一特质还是多种特质
  • B:测验题目是否一致或同质
  • C:被试对题目的反应特点
  • D:分测验与总测验是否一致或同质

答 案:ABCD

5、从众行为的原因有()。

  • A:寻求行为参照
  • B:对偏离的恐惧
  • C:追求成就
  • D:群体凝聚力

答 案:ABD

解 析:从众行为发生的原因有:1)寻求行为参照,个体从众,指向多数人的行为,可以找到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2)对偏离的恐惧,偏离群体,个体会面临较大的群体压力乃至制裁;3)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水平以及成员之间的吸引水平。

6、对该求助者适当的咨询方法包括()。

  • A:控制情绪疗法
  • B:生物反馈疗法
  • C:合理情绪疗法
  • D:认知行为疗法

答 案:BCD

解 析:生物反馈疗法适应于各种睡眠障碍,各类伴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某些心身疾病,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等。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缓解、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三种方法对于强迫症的患者均适用。

7、爱情的特点包括( )。

  • A:爱情是纯粹的精神依恋
  • B:爱情贯穿于人的一生中
  • C: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 D:爱情通常在异性间产生

答 案:CD

解 析: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爱情是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没有爱情体验。爱情通常在异性间产生。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