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3年09月04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3年09月04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3/09/04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9月4日专为备考2023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以下各项中属于保密内容的是()。

  • A:求助者的心理测验结果
  • B:咨患双方在咨询中建立恋爱关系
  • C:求助者有虐待儿童行为
  • D: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病

答 案:A

2、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将会谈法定义为( )

  • A:有目的的交谈
  • B:有结构的交谈
  • C:有理论的交谈
  • D:有价值的交谈

答 案:A

解 析: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会谈法 会谈法是心理咨询人员掌握的心理学方法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就把这种方法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特别在初诊接待时,心理咨询人员都要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临床信息以及建立与求助者之间的“帮助关系”。

3、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 )。

  • A:必须遵循的命令要求
  • B:应该积极履行的行为规范
  • C:衡量绩效的核心标准
  • D:决定前途命运的唯一要素

答 案:B

解 析: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逆反期的出现是( )。

  • A: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 B: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
  • C:由早期挫折造成的
  • D: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

答 案:A

解 析:与两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相对应的是两次逆反期。第一逆反期是在孩子2~4岁的时候。这时候的孩子要求实现自我意识,想要告诉大人们“我已经长大了,能做事情了,你们要相信我。  我们常说的逆反期大多是指第二逆反期,即孩子从10~16岁这段时期。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大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  对孩子的逆反,作为父母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论是第一逆反期还是第二逆反期,并不是孩子学坏了,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在人生发展历程中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处在第二逆反期的孩子,这个时期是他们发展的鼎盛时期。逆反期是大多数孩子都要经历的过程,作为家长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据我所知,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逆反期有三种处理方式是非常错误的。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 A:企业和谐发展
  • B:为人民服务
  • C:员工职业理想的实现
  • D:技术创新

答 案:B

解 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6、心理咨询的整合性从根本上是要()。

  • A:推动心理咨询理论的整合
  • B:推动心理咨询目的的整合
  • C:促进心理学概念的兼容
  • D:促进心理学概念的关联沟通

答 案:A

7、一位受测者在EPQ的E量表上的T分为30分,则其个性倾向为( )。

  • A:典型外向
  • B:典型内向
  • C:倾向外 向
  • D:倾向内向

答 案:B

8、三级心理咨询师为了诊断的目的而提出的谈话目标可以作为()

  • A:心理咨询师的理论指导
  • B:选择会谈方式的原则
  • C:摄人性会谈的参照点
  • D:控制会谈方向的方法

答 案:C

解 析: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的依据:(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多选题

1、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3、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4、MMPI的缺点是( )。

  • A:主观题较多
  • B:受文化背景影响
  • C:测试时间长
  • D:受动机冲突影响

答 案:BC

解 析:知识点: 心理测验技能 /MMPI MMPI缺点是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受文化背景影响,测试时间教长。A选项MMPI题目都是客观题。

5、会谈中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包括()。

  • A:修饰性反问
  • B:责备性问题
  • C:多重问题
  • D:开放性发问

答 案:ABC

解 析:凯利曾经把临床会谈中的问题做过相应的归类,其中可能在会谈中出现的一类问题是提问的方式不恰当,包括:①“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是有强烈暗示性的,因为它明显地要求助者说明理由,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②多重选择性问题。比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是离开家还是在家里待着?”,等等。③多重问题。如:“你认为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样呢?”或者,“他的父亲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呢?你本人又是怎样做这件事的?”④修饰性反问(rhetoricalquestions)。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⑤责备性问题。这是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⑥解释性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求助者去自我探索。关于如何提问的问题,应当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对待,因为它直接影响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在咨询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以促进求助者充分地表述自我,也可以适当结合一些封闭式提问的方式方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6、以下对A型人格者的描述,正确的包括

  • A:有更强的获取成就的竞争性
  • B:有更强的时间紧迫感
  • C:对挫折情境更易接纳和包容
  • D:易患心血管疾病

答 案:ABD

7、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

  • A: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
  • B:植物神经过度兴奋
  • C: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 D: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答 案:ABD

解 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①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②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③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背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毫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起创伤经历的活动和情境;④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⑤焦虑和抑郁与上述表现相伴随,可有自杀观念。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