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公务员类辅警协警 → 2023年09月12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安基础知识》

2023年09月12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安基础知识》

2023/09/12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安基础知识》9月12日专为备考2023年公安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答 案:错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人民检察院首先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理由不成立的才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并非直接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故本题判断错误。

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阅历确定。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3、近年来,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正在朝着社区警务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各社会组织自觉承担治安方面的责任义务,形成全社会的治安控制网络。()

答 案:错

解 析:从题干中“动员各社会组织”,不难判断讲的是群防群治的内容。

4、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

答 案:对

解 析:本题考查公安机关职责的概念,本题说法正确。

5、为了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必要时可互相代替,同时又要互相制约。

答 案:错

解 析:题干中的“互相代替”是错误的提法,各机关都有法定的职能,不能也不可能互相代替。

6、社会监督是来自公安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

答 案:错

解 析:社会监督,是指来自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团体和公民,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如政协提案监督、群众投诉监督等。

7、公安机关要协同有关方面惩治违法犯罪分子,教育、改造这些违法犯罪者,使他们认罪服法,弃旧图新,重新做人。

答 案:对

解 析:公安机关第5项职责是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要协同有关方面,惩治违法犯罪分子,教育改造这些违法犯罪者,使他们认罪伏法。故本题说法正确。

8、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单选题

1、人民警察不得参加以反对国家为目的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这是对人民警察()方面所做的要求。

  • A:政治纪律
  • B:组织纪律
  • C:行动纪律
  • D:工作纪律

答 案:A

解 析:从题干“集会、游行、示威”不难判断属于政治范畴。

2、对看守所收押、监管、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实行监督,属于()。

  • A:行政诉讼监督
  • B:立案监督
  • 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 D:执行监督

答 案:D

解 析:执行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的刑事判决、裁定的活动实行监督,内容包括对看守所、拘役所管理罪犯,对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罪犯的管理活动实行监督。

3、为了完成某项任务,需要地方党委、地方政府共同部署、共同领导;解决某些重大事件时,需要两者共同组成领导指挥班子,把领导作用结合起来。这体现的是( )

  • A:党政分开的原则
  • B:彼此保证的原则
  • C:互相结合的原则
  • D:全面强化的原则

答 案:C

解 析:解决某些重大事件时,往往需要两者共同组成指挥班子,把领导作用结合起来。有些领导职能的结合,还需要加以制度化。

4、公安民警为了帮助受损村民排忧解难,下列哪一做法体现了公安机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A:加强巡逻力度,维护辖区的治安秩序
  • B:组织村民抢收成熟的农作物减少损失
  • C:严肃警容警纪,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 D:尽快追回欠款,及时告知案件办理情况

答 案:D

解 析: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紧紧抓住村民的诉求,帮助村民解决欠款等切身利益的难题。

5、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的内容是公安机关作出的()。

  • A:不受理案件决定
  • B:立案决定
  • C:不立案决定
  • D:立案或不立案的决定

答 案:C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6、如果钱某到公安机关控告吴某,公安机关以无法证明钱某身上的伤是吴某所致,通知钱某不予立案。如钱某不服,可采取的方式有()。

  • A:向作出不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 B:向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 C:向人民法院申请立案监督
  • D: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直接立案

答 案:A

解 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76条第1款规定:“控告人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七日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据此,本题中钱某不服,应向作出不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7、()各级公安机关均设立督察机构。

  • A:省级以上
  • B:地市级以上
  • C:县级以上
  • D:全国

答 案:C

解 析:《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2条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负责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和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负责。”

8、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应不断提升()和美誉度,做到公正、廉洁、文明,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 A:公信力
  • B:执行力
  • C:威慑力
  • D:创新力

答 案:A

解 析: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警务活动所产生的信任度、美誉度和知名度。人民警察在社会公众中的公信力是通过公正执法而建立的。要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和美誉度,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和好感,才能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故本题选A。

多选题

1、公安执法监督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情况所实施的监察和督促。

  • A:履行职责
  • B:行使职权
  • C:制定法律
  • D:遵守纪律

答 案:ABD

解 析:公安执法监督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察和督促。

2、承担公安赔偿必须具备的要件是()。

  • A:主体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
  • B: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
  • C: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害
  • D: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答 案:ABCD

解 析:公安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的法律制度。

3、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可以为其()。

  • A:提供法律咨询
  • B:代理申诉、控告
  • C: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 D:与原告人达成和解

答 案:ABC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D项“与原告人达成和解”不属于律师在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的法定任务。

4、 刑事强制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强制的权力。下列属于刑事强制权的有( )。

  • A:对犯罪嫌疑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 B: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拘留
  • C: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请逮捕和执行逮捕
  • D: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决定逮捕

答 案:ABC

解 析:刑事强制权包括有权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此处的“逮捕”是指提请逮捕和执行速捕,而是否批准逮捕的权力在检察机关。

5、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包括()。

  • A:罚款
  • B:警告
  • C:拘留
  • 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答 案:ABCD

解 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条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1)警告;(2)罚款;(3)行政拘留;(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据此,ABCD项均符合。

6、对抗组织审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 A: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的
  • B: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 C:包底同案人员的
  • D: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掩盖事实的

答 案:ABCD

7、有关悬赏通告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追缴涉案财物、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
  • B:悬赏通告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发布
  • C:悬赏通告应当写明悬赏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赏金的具体数额
  • D: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

答 案:ABCD

解 析: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70条的规定,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追缴涉案财物、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悬赏通告应当写明悬赏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赏金的具体数额。《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71条规定,通缉令、悬赏通告应当广泛张贴,并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方式发布。

8、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法当场盘问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批准后对其继续盘问。

  • A:被指控有盗窃大额财物行为的
  • B:被指控有吸食毒品行为的
  • C:有现场作案嫌疑的
  • D:有作案嫌疑且身份不明的
  • E:携带的财物有可能是赃物的

答 案:ACDE

解 析:《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2020年)第八条规定,“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一)被害人、证人控告或者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二)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三)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A项属于本条第(一)项的情形,C项属于本条第(二)项的情形,D项属于本条第(三)项的情形,E项属于本条第(四)项的情形。B项中“吸食毒品"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因此不属于本条第(一)项的情形。此外,B项也没有说明是正在吸食或者携带毒品,因此也不属于本条第(二)项和第(四)项的情形。故本题选ACDE。

主观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行使什么职权?

答 案:当场盘问检查。

2、公安部制定《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答 案:目的是为了严明公安机关纪律,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行为,保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3、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是什么?

答 案: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严格执法。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是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警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4、《内务条令》要求人民警察应有的信念是什么?

答 案:(1)忠于祖国;(2)忠于共产党;(3)忠于组织;(4)忠于人民;(5)忠于法律。

5、公安机关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对哪些人员给予处分?

答 案: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6、对人民警察采取禁闭措施的期限为多长时间?

答 案:1天至7 天。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