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9月27日专为备考2023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
答 案:错
解 析:(1)“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绝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对“三个代表”三句话的系统展开。(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际、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答 案:对
解 析:(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个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单选题
1、大众心理影响经济形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答 案:D
解 析:大众心理影响经济形势说明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属于()。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 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 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答 案:C
解 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本题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意即只注意到事物的局部却忽视了整体,即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多选题
1、中国梦的本质是()
- A:国家富强
- B:民族振兴
- C:人民幸福
- D:社会和谐
答 案:ABC
解 析: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 A:二元论错误
- B:经验主义错误
- C:教条主义错误
- D:冒进主义错误
答 案:BC
解 析: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么走向唯理论,即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么走向经验论,即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主观题
1、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2、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论述题
1、怎样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答 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内容同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保持与群众、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不断反映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反映群众的愿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措施等不断有所提高、有所完善、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才能使我们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因此,与时俱进成为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制定和执行的路线、纲领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才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正因为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才解决了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课题。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执政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上都是为了人民用好权、掌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所以,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总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2、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 案:(1)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思想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随心所欲,违背规律最终要受规律的惩罚。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通过探索才能了解,所以就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时,要尊重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忽视现有条件,忽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大干快上,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只能造成严重损失,欲速则不达。同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运用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认真研究、努力创造,不能坐享其成。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