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9月28日专为备考2023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情节严重的,应以非法拘禁罪论处。
答 案:对
2、对正在预备犯罪的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
答 案:对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3、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罚款,如果不出其如果不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罚款收据,被处罚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答 案:对
4、对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
5、国家保障人民警察的经费。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属地原则,列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答 案:错
解 析: 第三十七条 国家保障人民警察的经费。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
6、人民警察可以要求被询问人自行书写与被询问事项有关的书面材料。
答 案:对
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进行检查的权力。
答 案:对
8、制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目的之一就是既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又防止人民警察违法滥用警械和武器。()
答 案:对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正常使用警械和武器……制定本条例。”第5条第2款规定:“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故制定该条例的目的之一是既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又防止人民警察违法滥用警械和武器,故本题说法正确。
单选题
1、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A:精神正常
- B:精神不稳定
- C:发病
- D:任何时候
答 案:A
2、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公民处以( )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适用简易程序。
- A:50
- B:500
- C:1000
- D:2000
答 案:A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3、 某男因离婚不成萌生杀妻之念,虽然明知其儿子与其妻子有在同一处吃饭的习惯,由于杀妻心切不顾儿子的死活,仍在妻子的电饭煲里投放毒药。结果妻儿均中毒身亡。本案中某男对儿子死亡的主观状态是( )。
- A:间接故意
- B:疏忽大意的过失
- C:直接故意
- D: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 案:A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犯罪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有机统一,我国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当前理论界的通说认为故意和过失是位阶关系,即能够认定为故意的按照故意犯罪论处,不能够认定或者不清楚一个行为属于故意还是过失时,按照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认定为过失犯罪。本案中该男子明知其儿子与其妻子有在同一处吃饭的习惯,仍在妻子的电饭煲里投放毒药能够认定为故意的主观状态,故排除‘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选项。根据法条的规定,故意犯罪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追求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本案中该男子的行为属于“明知”,又“放任”结果发生的行为,主观状态属于间接故意。
4、 某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的存款前,催告其履行义务。并于2018年1月10日送达催告书,则( )后甲仍未履行义务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A:2018年1月15日
- B:2018年1月21日
- C:2018年2月10日
- D:2018年4月10日
答 案:B
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54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十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对象是不动产的,向不动产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据此,税务机关催告书于1月10日送达,送达10日后,即1月21日起,当事人甲仍未履行义务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B项正确,当选。
5、犯罪分子持刀冲向民警时,被民警开枪击中大腿,倒地不起,民警()使用武器
- A:可以继续
- B:应当立即停止
- C:可以停止
- D:应当继续
答 案:B
6、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
- A:15日,30日
- B:30日,20日
- C:15日,15日
- D:30日,30日
答 案:D
7、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送达被处罚人。
- A:2日内
- B:3日内
- C:5日内
- D:7日内
答 案:A
8、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行为侵犯的一般客体和直接客体为()。
- A:公共秩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B:社会秩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C:公共秩序,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正常秩序
答 案:C
多选题
1、 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上级行政机关的处理方式包括( )。
- A:督促其受理
- B:责令其受理
- C:直接受理
- D:指定其他下级机关受理
- E:以上选项都正确
答 案:ABC
解 析:《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31条规定:“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上级行政机关认为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理由不成立的,可以先行督促其受理;经督促仍不受理的,应当责令其限期受理,必要时也可以直接受理;认为行政复议申请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因同一行为已经被釆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
- B:被行政拘留人在处罚前因同一行为被继续盘问或者询问査证的时间,不予折抵
- C:被行政拘留人在处罚前因涉嫌其他犯罪被刑事拘留、逮捕的时间应当折抵行政拘留
- D:被行政拘留人在处罚前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应当折抵行政拘留
答 案:AB
3、 下列情况,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
- A:杀人犯正要持枪杀人时,被害人顺手捡起砖头砸向杀人犯,将其打成重伤
- B:强奸犯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欲强奸时,行人路过将强奸犯打伤
- C:抢劫犯正持刀威胁被害人,被过路群众用石头砸伤头部
- D:在制服抢劫犯的过程中,将其打成轻伤
答 案:ABCD
解 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也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题中,A项、B项、C项、D项的犯罪行为都是“正在进行”,被害人或第三人都是为制止不法侵害而致犯罪嫌疑人受伤。
4、下面关于拘传的适用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A:适用于刑事案件
- B:可适用于经过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
- C:不能持本地的《拘传证》到外县、市进行拘传
- D:如需要对被拘传人刑事拘留,应当在拘传期限届满后立即作出决定
答 案:CD
5、行政案件具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结案?()
- A:适用调解程序的案件达成协议并已履行的
- B:作岀行政处罚等处罚决定,无法执行的
- C:作出不予姓罚决定的
- D:述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转为刑事案件办理的
答 案:ACD
6、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对(),可以扣押。
- A:被侵害人合法占有的财产
- B: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
- C: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
- D: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文件
答 案:CD
7、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 A: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 B: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 C:身份不明有流窜作案重大嫌疑的
- D: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答 案:ABCD
8、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及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
- A:被侵害人陈述和其他证人证言
- B: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
- C:鉴定结论
- D:勘验、检查、辨认笔录,现场笔录
答 案:ABCD
主观题
1、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 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检查。
答 案:盘问
3、辨认违法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对违法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时,不得少于()的照片。
答 案:7人10人
4、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答 案: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5、全国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届。
答 案:两
6、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答 案:依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