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生态学基础》10月7日专为备考2023年生态学基础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野生动物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均匀型。
答 案:错
解 析: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是动植物对生理差异发生反应的结果,同时也是受气候和环境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生殖方式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而形成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集群分布。
2、食草动物位于捕食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答 案:错
解 析:一个营养级是指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例如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和自养生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共同构成第一营养级。所有以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都属于第二营养级,即食草动物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包括所有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
单选题
1、附生植物兰花附生在大树上,兰花与大树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 A:互利共生
- B:寄生
- C:他感作用
- D:偏利共生
答 案:D
解 析:偏利共生,亦称共栖,是指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偏利共生对其中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害。兰花附生在大树上,他们之间属偏利共生关系。
2、在野外调查时,通常要测定不同物种的多个数量特征指标,其中能反映某种植物在群落中分布均匀程度的是( )
- A:多度
- B:频度
- C:优势度
- D:高度
答 案:B
解 析:野外调查中,常用的数量特征指标包括密度、频度、多度、优势度等,其中频度是反映种群个体在生态系统中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标。
主观题
1、名词解释:丰富度。
答 案: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名词解释:生态因子。
答 案: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填空题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均属于()者。
答 案:消费
2、根据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在弃耕后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
答 案:次生演替
论述题
1、中国幅员辽阔,植被类型多样。论述中国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答 案:(1)水热状况对植被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水平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2)纬度地带性。我国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 (3)经度地带性。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和荒漠。
2、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及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答 案:(1)初级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的量。 (2)影响因素: ①环境条件(太阳辐射、二氧化碳、温度、土壤及水分); ②生物群落的自身因素(群落的发育阶段、结构、物种组成); ③人为因素(投入、管理、技术进步等)。 (3)提高途径: ①增加人工辅助能的投入(如灌溉、施肥、地膜、机械); ②优化群落结构(如何种、套种)调节密度、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光合效率(如遗传改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