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10月14日专为备考2023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
答 案:错
解 析:在执法活动中要注重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共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答 案:对
3、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实施当场处罚时,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 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
答 案:对
4、公安机关不必将传唤的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答 案:错
5、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
答 案:对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子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故本题说法正确。
6、现役军人甲回A县老家探亲,因纠纷将邻居乙打成重伤,A县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答 案:错
解 析: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无权立案侦查。军人在地方作案的,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移交军队保卫部门侦查。
7、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答 案:对
8、公安机关对发现或者受理的案件暂时无法确定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必须先按照刑事案件的程序办理。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51条规定,对发现或者受理的案件暂时无法确定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办理。在办理过程中,认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办理。对于在各级公安机关从事过协警工作的考生来说,此题非常容易,因为实践中经常接触。对于违法行为人先行治安拘留,在办理过程中认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再转为刑事拘留,只需将犯罪嫌疑人从行政拘留所转到看守所关押。
单选题
1、 检察机关对甲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甲在考验期内遵纪守法、表现合格、考验期满。人民检察院应当( )。
- A: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 B:撤销甲的案件
- C:宣告甲无罪
- D:宣告甲不负责任
答 案:A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284条规定:“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提起公诉:(一)实施新的犯罪或者发现决定附条件不起诉以前还有其他犯罪需要追诉的;(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者考察机关有关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没有上述情形,考验期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对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
- A:行政处罚
- B:刑事处罚
- C:经济处罚
- D:管制
答 案:A
3、下列自然人所实施的行为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张某因为下落不明满4年,被法院宣告死亡
- B:李某将代为保管的孙某的财物占为己有
- C:王某10周岁,将自己不需要的文具拋弃
- D:丁某曾答应参加朋友的婚礼并如约出席
答 案:C
解 析:A项中的法院在此情形下不属于民事主体,A项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B项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不属于民法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C项10周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抛弃文具的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且行为生效。D项属于情谊行为,无约束力,出席婚礼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所以该题选C。
4、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行为侵犯的客体是()。
- A: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
- B:行政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 C: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 D:公安机关的管理活动
答 案:C
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
- A:复核
- B:审核
- C:采纳
- D:不予理睬
答 案:C
6、 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得超过法定期限,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条件已经消失,应当( )解除。
- A:在5日内
- B:立即
- C:在10日内
- D:在15日内
答 案:B
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得超过法定期限。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条件已经消失,应当立即解除。”据此,B项正确。
7、违反治安管理()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
- A:六个月
- B:九个月
- C:一年
- D:二年
答 案:A
8、甲、乙两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为保证合同的履行,甲企业按约给付乙企业4万元定金。乙企业收受定金后违约。甲企业依法有权要求乙企业给付()。
- A:2万元
- B:4万元
- C:8万元
- D:6万元
答 案:C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本题中乙是收受定金的一方,其违约的,甲企业有权要求乙企业给付8万元。所以该题选C。
多选题
1、行人行走的基本要求包括()。
- A:行人按道行走
- B: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
- C: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的指挥通行
- D:没有人行横道的.应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答 案:ABCD
2、关于当场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述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姓罚决定
- B: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人民警察应当向述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出示工作证件
- C:人民警察填写处罚决定书后,应当当场交付被处罚人
- D:有被侵害人的,人民警察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答 案:ABCD
3、 不得担任人民警察的情形包括( )。
- A: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 B:曾因交通违法受过罚款处罚的
- C:曾被开除公职的
- D:曾受过处分的
- E:曾被开除党籍的
答 案:AC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26条第2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据此,A项和C项正确。
4、公安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应遵循的原则有()。
- A: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
- B:犯罪嫌疑人应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一切提问
- C: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 D:对犯罪嫌疑人在拘留或逮捕后24小时内应当进行讯问
答 案:ACD
解 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97条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所以C项正确。第198条规定,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律规定,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B项“一切问题”,显然过于绝对,对于和案件无关的如谈过多少次恋爱等个人隐私问题,犯罪嫌疑人当然可以不回答。第199条规定,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在讯问笔录上注明犯罪嫌疑人的聋、哑情况,以及翻译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业。A项正确。D项从《刑事诉讼法》中不难确定也是正确的。
5、下列关于法律用语的理解的是()。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包括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内
- B:处200元以下罚款,其中包括200元在内
- C: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经办的人民警察应当在24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其中包括24小时在内
- D:故意破坏、汚损他人坟墓或者毁坏、丢弃他人尸骨、骨灰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臥情节严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其中前一个量处幅度不包括10日在内,后一个量处幅度应当包括10日在内
答 案:ABC
6、以下属于户籍调査的内容的是()
- A:调査核实户口登记情况
- B:调査了解一般居民的基本情况
- C:调査了解重点人口情况
- D:对敌情、政情、社情的全面调査
答 案:ABCD
7、曾因实施()的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第二项规定的“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情形。
- A:抗乱公共秩序
- B:妨害公共安金
- C: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 D:妨害社会管理
答 案:ABCD
8、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的犯罪分子.
- A: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B:拘役
- C:死刑
- D:无期徒刑
答 案:AB
主观题
1、你和小刘提交了一个项目的方案,领导采用了你的方案,并要你负责,要小刘配合,可是小刘有情绪,你怎么办?
答 案:(1)首先非常感谢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和信任,我一定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
(2)对于小刘的不满情绪,我要认真对待,妥善解决。我会找个适当的机会,采取适当的方式与小刘沟通,诚心诚意地向小刘说明,方案的执行,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我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真心渴望获得小刘的支持和帮助。
(3)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我会把小刘感兴趣的一块工作,交给小刘去完成,更好地发挥小刘的优势和调动小刘的工作积极性。
(4)当工作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承担困难的大部分,并虚心接受小刘的建议,齐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
(5)当工作顺利完成的时候,我会把小刘的突出表现如实地向领导汇报,决不贪功,更不邀功。
(6)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团结同事,努力创建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2、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情形有哪些?
答 案: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二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3、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不受侵犯。
答 案:合法的私有财产
4、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答 案: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5、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约束至醒酒
答 案:采取保护性措施
6、怎样理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答 案: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