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10月15日专为备考2023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 案:对
解 析: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答 案:对
解 析: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条件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必然导致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而违背了解放思想的目的。实事求是离开了解放思想就无法实现,实事求是是通过解放思想来完成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个互动的过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个过程既是实事求是的过程,又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发现新情况,认识新问题,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所以,不能离开这个过程抽象地讲解放思想,也不能离开这个过程抽象地讲实事求是。任何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错误的。
单选题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是()。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C:唯心主义观点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答 案:B
解 析: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所以,这一说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元气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一种( )。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 案:C
解 析:题干中的“元气”是朴素唯物主义中气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一般指古代唯物主义。如中国古代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或气(阴阳、元气、精气),古希腊用原子、水、火,古印度用“四大”(地、水、火、风)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多选题
1、中国梦的本质是()
- A:国家富强
- B:民族振兴
- C:人民幸福
- D:社会和谐
答 案:ABC
解 析: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将长期面对并必须始终解决好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坚持()
- A:开放执政
- B:民主执政
- C:科学执政
- D:依法执政
答 案:BCD
解 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等等。
主观题
1、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2、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论述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 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①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我国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接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客观事实。
②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生产力落后仍然是主要矛盾,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③由我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内容必然不同。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内容正日益丰富。要实现现代化,我国还肩负着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2、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试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答 案:党中央深刻洞悉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浩荡的脉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解决一系列世界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树立了鲜明旗帜。这一科学理念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为各国超越冷战思维探索对话合作新模式、共谋和平发展新未来擘画了美好蓝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