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历史》10月15日专为备考2023年历史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答 案:对
解 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故答案为:正确。
2、秦始皇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答 案:对
解 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废除六国原来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题意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
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 案:对
解 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1840年6月,美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 案:错
解 析: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单选题
1、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 A:疆域拓展
- B:民户管理
- C:文化认同
- D:政权认同
答 案:C
2、“冷战”期间,爆发了美苏发动或参与的局部“热战”。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 B: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 C:越南战争和马岛之战
- D:越南战争和珍宝岛战争
答 案:B
解 析:结合所学可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均发生于冷战期间,并且美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B 项正确;伊拉克战争不符合时间限定,排除 A 项;马岛之战涉及的对象是英国和阿根廷,排除C项;珍宝岛战争涉及的对象是中苏,排除 D项。故选 B。
3、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毁于()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 案:B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联军在抢劫之后纵火焚烧了“万园之园”——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4、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答 案:C
解 析:根据题干的“1900年”和“大刀和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义和团在北京、天津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情景。故C符合题意;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发生在1841年,故A不符合题意;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1856——1864年,故B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发生在1926——1927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多选题
1、清朝雍正时期建立的掌握国家机要的机构是()
- A:内阁
- B:议政王大臣会议
- C:南书房
- D:军机处
答 案:D
解 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和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立了军机处。D 项正确:内阁设立于明朝,排除 A项;议政王大臣会议在雍正之前就已有之,排除 B项;南书房是康熙帝设立的,排除 C项。故选D。
2、近代史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社会制度落后
- 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 C:战略战术失误
- D: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答 案:A
解 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最终均告失败,根本原因是中国封建制度落后,A 项正确;BCD 项都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故选 A。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