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安基础知识》10月17日专为备考2023年公安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人民警察的政治素质,是指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本领,是公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体现。()
答 案:错
解 析:从题干“履行职务”“实际本领”,不难推断讲的是业务素质。
2、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是事前监督。
答 案:错
解 析:事中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过程中进行的监督,如督察机构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现场督察,再如本题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等。
3、发布报考公告是保证录用人民警察素质的第一道程序。()
答 案:错
解 析:进行资格审查是保证录用人民警察素质的第一道程序。
4、公安工作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主要是教育,这不仅是对广大群众而言,就是对违法犯罪分子在实施打击的同时,也要实行教育,以促使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答 案:对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规定,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应当予以辞退。()
答 案:对
解 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3条第5项规定:“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辞退……(五)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6、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行使刑事侦查职权时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行使刑事侦查职权时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7、戒严视涉及地区的大小,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或公安部作出决定。( )
答 案:错
解 析:戒严视涉及地区大小,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作出决定。戒严属于最严厉的紧急状态处置,因而决定权在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
8、治安管理处罚追究时效中的“公安机关发现”指的是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答 案:错
解 析:法律的概念和界定是非常严谨的,就如本题来说,治安管理处罚规定了追究时效,追究时效中的“公安机关发现”指的是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而不是人。因为追究时效的确定是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客体来说的。
单选题
1、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以( )名义开展工作。
- A:执政党
- B:人民
- C:国家
- D:法律
答 案:C
2、某公安机关在侦查一起盗窃案件中,刑讯逼供将犯罪嫌疑人殴打致残。该犯罪嫌疑人有权依法( )
- A:取得民事赔偿
- B:提起行政复议
- C:提起刑事诉讼
- D:取得国家赔偿
答 案:D
解 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7条的相关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3、下列关于警察和军队的职能叙述正确的有()。
- A:警察的职能是对外,军队的职能是对内
- B:警察的职能是对内,军队的职能是对外
- C:两者的职能是一致的,没有内外之别
- D:两者的职能不同,警察的职能主要是对内,军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
答 案:D
解 析:公安机关尽管具有武装性质,但它与军队是有区别的:一是分工不同。警察的职能主要是对内,军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二是完成任务的手段不同。警察是通过打击、防范、管理、教育、改造等多种手段来完成任务,军队主要是通过军事手段来完成任务。
4、下列情形中,属于间接监督的是()。
- A: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 B:检察机关作出的批准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 C:人民法院作出的撤销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 D:督察机构追究违纪人民警察的政纪责任
答 案:A
解 析:间接监督实施的方式是提出批评意见、建议、检举、控告等,不具有直接处理的权力,不能直接产生某种法律后果,如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新闻媒体、公民个人等的监督。
5、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必须经过其()讨论通过。
- A:大法官会议
- B:审判委员会
- C:政策研究室
- D:院长、庭长联席会议
答 案:B
6、坚持向科技、教育要警力,要战斗力,把()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A:教育
- B:科技
- C:装备管理
- D:教育、科技
答 案:D
解 析:从题干“坚持向科技、教育要警力”,不难推断讲的就是科技、教育。
7、“中国经济要升级,出口产品也要升级,我们不能总是卖玩具、衣帽、鞋袜,当然这也需要,但中国装备'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场接受竞争的检验,提质升级。”实现中国装备提质升级的关键是:
- A:创新利用外资形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
- C: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 D: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忧患意识
答 案:B
8、公安政策具有()。
- A:指导作用、规范作用、教育作用
- B:强制作用、教育作用、调整作用
- C:指导作用、规范作用、调整作用
- D:规范作用、改造作用、强制作用
答 案:C
解 析:公安政策具有指导作用、规范作用和调整作用。
多选题
1、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 A:非法拘禁
- B: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 C:违法拘留
- D:因公民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答 案:ABC
解 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据此,ABC项应入选。即使不看法条,从选项入手也不难判断。C项的“违法”,B项“暴力行为”,A项“非法”都透露出并非人民警察的正当执法行为,故都能获得国家赔偿。D项属于公民自己的行为,和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无因果关系。
2、下列情形中,属于事中监督的有()。
- A: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执法工作方案的审核
- B: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 C:督察机构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现场督察
- D:行政诉讼
答 案:BC
解 析:事中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过程中进行的监督,如督察机构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现场督察,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等。
3、下列罪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有:
- A: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 B:非法携带武器参加游行、示威罪
- C:爆炸罪
- D:危险物品肇事罪
- E:资敌罪
答 案:CD
解 析:A、B两项不选。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和非法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扰乱公共秩序罪。C、D两项当选。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爆炸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E项不选。资敌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故本题选CD。
4、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 A: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的
- B: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
- C:违法实施罚款的
- D:违法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的
答 案:ABCD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4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三)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中,忠诚可靠的要点包括()。
- A:听党指挥
- B:甘当公仆
- C:热爱人民
- D:忠于法律
答 案:ACD
解 析: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忠诚可靠的要点是:听党指挥,热爱人民,忠于法律。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的要点是()。
- A: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力量是各级党委和政府
- B: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施力量是综合性的
- C: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措施是综合性的
- D: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途径也是综合性的
答 案:ABC
解 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力量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实施力量、手段和措施、目标都是综合性的。
7、公安机关通缉的对象是()。
- A: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 B:应当逮捕而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 C:越狱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D:可能判处拘役而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答 案:BC
解 析: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65条的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8、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
- A: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
- B: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 C:接受人民的监督
- D:维护人民的利益
- E: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 案:ABCDE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3年)第三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本题选ABCDE。
主观题
1、警察在执行盘查任务时,主盘民警与犯罪嫌疑人保持的最近的安全工作距离是多少?
答 案:1.5米―2米。
2、公安部“三项纪律”的内容?
答 案:“三项纪律”即:公安民警决不允许面对群众危难不勇为;决不允许酗酒滋事;决不允许进夜总会娱乐。公安民警违反上述规定的一律先予以禁闭,并视情给予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一律给予开除处分,并视情追究有关领导责任。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的,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是什么?
答 案: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严格执法。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是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警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应当怎么处理?
答 案: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
5、《内务条令》要求人民警察应有的信念是什么?
答 案:(1)忠于祖国;(2)忠于共产党;(3)忠于组织;(4)忠于人民;(5)忠于法律。
6、《纪律条令》规定的哪些行为一律给予开除处分?
答 案:一、逃往境外或者非法出境、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二、参与、包庇或者纵容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三、参与、包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活动的;四、向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的;五、私放他人出入境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