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政治》10月20日专为备考2023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2023年2月14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规范》针对台湾省地图表示规定,台湾省在地图上应当按省级行政单位表示,台北市作为省级行政中心表示(图例中注省级行政中心)。
答 案:对
解 析:2023年2月14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规范》针对台湾省地图表示规定,台湾省在地图上应当按省级行政单位表示,台北市作为省级行政中心表示(图例中注省级行政中心)。故本题说法正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是并列关系。
答 案:错
解 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原因如下:(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系统的科学理论,多方面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多更直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坐在屋子里靠凭空想象进行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精辟概括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世情、国情和党情的过程中进行的。(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所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
3、2022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大台阶,实际增长4.2%。
答 案:错
解 析:2023年2月1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消息,2022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达到20133元)大台阶,实际增长4.2%。故本题说法错误。
单选题
1、贯穿中共十九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答 案:D
解 析:贯穿中共十九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其中,集中体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优良作风是()。
- A:批评与自我批评
- B:密切联系群众
- C:理论联系实际
- D:艰苦奋斗
答 案:C
解 析: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他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在这三大优良作风中,集中体现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民族团结
- B:民族平等
- C:各民族共同繁荣
- D:民族区域自治
答 案:D
解 析: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多选题
1、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 A:供给保障强
- B:科技装备强
- C:经营体系强
- D:政策支持强
答 案:ABC
解 析: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故本题答案为ABC。
2、2023年1月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第五届数据资产管理大会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显示,我国大数据技术产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已形成数据存储与计算、数据管理、________五大核心领域。
- A:数据分析
- B:数据流通
- C:数据应用
- D:数据安全
答 案:BCD
解 析:2023年1月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第五届数据资产管理大会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显示,我国大数据技术产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已形成数据存储与计算、数据管理、数据流通、数据应用、数据安全五大核心领域。故本题答案为BCD。
3、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 A: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 B: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 C:中国产能向中国效益转变
- D: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答 案:ABD
解 析: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故本题答案为ABD。
简答题
1、论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答 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①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而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在城市而在农村。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形成大小军阀并存和军阀之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统治势力,给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又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革命力量有回旋余地。②国民革命时期在革命运动高涨区域的工农群众深受革命影响,保留了好的群众基础。③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不仅引起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并且在日益激化,全国革命形势在继续地向前发展,为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④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密切结合,缺一不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如果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发动农民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权;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如果不进行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发动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农民的有力支持,根据地也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是战略依托,如果没有巩固的农村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失去依托而变成流寇主义,陷于失败,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它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国民党反动派凭借其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无产阶级只有用革命的武装来反抗反革命的武装,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必须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农村则是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农村聚集力量,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形成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