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10月22日专为备考2023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我国目前制订卫生要求中,熏烤食品中BP含量不应超过10μg/kg。()
答 案:错
解 析:我国目前制订卫生要求中,熏烤食品中BP含量不应超过5μg/kg。
2、植物油熔点高,常温下呈固态。()
答 案:错
解 析:植物油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动物油熔点高,常温下一般呈固态。
3、婴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生长发育四个方面。()
答 案:错
解 析:婴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能力储存及排泄耗能、生长发育的需要。
单选题
1、幼儿膳食中,蛋白质和脂肪供给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
- A:蛋白质18%~20%,脂肪30%~35%
- B:蛋白质l5%~l8%,脂肪25%~30%
- C:蛋白质12%~15%,脂肪25%~30%
- D:蛋白质12%~15%,脂肪30%~35%
答 案:D
解 析:幼儿膳食蛋白质、脂肪供给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12%~15%、30%~35%。
2、钙的吸收率随年龄增长而()。
- A:增加
- B:渐减
- C:渐增
- D:不变
答 案:B
解 析:骨钙的更新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40岁以后骨中的矿物质逐渐减少,转换速率为每年0.7%,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女骨吸收更占优势。妇女绝经以后,骨质丢失速度加快。
3、挥发性碱基总氮用于鉴定()。
- A:脂肪酸败
- B:蛋白质腐败
- C:蔬菜的腐败
- D:碳水化合物酸败
答 案:B
解 析:挥发性碱基总氮是用于鉴定蛋白质腐败的化学指标之一。
多选题
1、多选人才市场的形成,为社会、企业和职工带来的主要好处是()
- A:使企业人才闲置和人才奇缺的矛盾得到缓解
- B:使人才配置、使用逐渐趋向合理,人才作用得到发挥
- C:调动了人们学习文化知识、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 D:使企业增加了用人选择性、针对性,减少了盲目性
答 案:ABCD
2、下列有关玉米中烟酸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含量并不低
- B:为结合型
- C:用酸处理容易被机体利用
- D:色氨酸含量高
- E:用碱处理容易被机体利用
答 案:ABE
3、关于幼儿合理安排进餐,说法正确的是()。
- A:1~2岁进餐4~5次
- B:2~3岁进餐4~5次
- C:每餐间隔时问3~3.5h
- D:早、中、晚三餐
- E:午点和晚点两次点心
答 案:BCDE
解 析:幼儿的胃容量相对较小,且肝储备的糖原不多,加上幼儿活泼好动,容易饥饿,故幼儿每天进餐次数要相应增加。在1~2岁进餐5~6次,2~3岁进餐4~5次,每餐间隔时间3~3.5h。一般可安排早、中、晚三餐,午点和晚点两次点心。
主观题
1、系统
答 案:系统是由彼此关联且与环境相关联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糖尿病
答 案: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
3、组织
答 案: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简答题
1、凡在人体内占总重量小于0.01%的矿物质称为微量元素。正常人体内的蛋白质约占总重量的________。
答 案:17~19%
2、简述食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
答 案:食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亚硝酸盐。食物中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有:①腌制的肉类;②蔬菜中含有的亚硝酸盐;③某些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如有些农村的井水、反复使用的蒸锅水。(2)胺类。含氮的有机胺类化合物在环境和食物中分布较广,如鱼、肉、药物、化学农药等。鱼和肉中的胺类随其新鲜度、加工过程和贮存而变化,无论是晒干、烟熏或是装罐均使其含量增高。(3)N-幢硝基化合物。天然食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不多,但在下列特殊加工的食品中亚硝胺的含量较高:①腌制食品;②熏制的鱼和肉;③油煎的咸肉;④霉变和发酵的食物。
3、根据营养调查结果,西部某县铁缺乏的发生率很高,铁的摄人量仅为RNI的1/2左右,现决定做长期的食物强化铁的干预项目,请简要写出设计程序。
答 案:1.工作准备(1)查找资料和标准,列出用于铁单一强化的可能载体。(2)了解当地常见食物和人们的生活习惯。2.工作程序(1)分析当地食物消费情况:通过人群健康档案资料、膳食消费水平调查,找出2~3种居民普遍消费的食物,找出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比较个人或地区消费水平,分析该地区居民缺乏铁的可能原因。(2)确定干预目标:通过对基线资料的分析,确定干预目标,包括干预后铁摄入水平应达到多少,干预期限等。(3)选择适宜的食物载体:根据食物消费水平,找出2~3种居民消费面广、能轻易获取且被居民认可的食物作为候选载体,分析该地区候选载体的平均消费水平、与强化剂是否容易混合、食品强化后感官变化、载体稳定性等。(4)分析拟选择的食物载体性状,选择适宜强化剂。(5)选择铁制剂种类和计算强化水平:强化剂量可依据强化剂使用范围确定,也可依据DRI、强化载体摄入量、目标人群实际铁摄人量等进行推算。(6)计算加工中营养素的损失。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