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高起点 → 2022年09月03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

2022年09月03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

2022/09/03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9月3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树木的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_____,而且由于林 内、林外的气温差,林外的热空气上升而由林内的冷空气补充,______,______,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而在冬季,由于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大,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小,____,所以在树木较多的小环境中,___。 ①能够降低皮肤的温度②气温要比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高一些 ③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 ④可以形成对流的微风 ⑤空气流动大、散热快

  • A:①③④②⑤
  • B:④②⑤①③
  • C:③④①⑤②
  • D:②③⑤④①

答 案:C

解 析:“不仅”和“而且”搭配,所以“③”填在第一个空。首句提到树木可减少辐射热,故最后一句应为总结句,选②,运用排除法,故答案选C。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湖上也好,山上也好,天空中也好_____,_____,_____;到处都在动,都是不均衡,是离奇变幻,是光怪陆离的阴影和线条的无穷的混合和错综,而万物之中却隐藏着宁静、柔和、统一和美的必然性。
①没有一丝完整的线条 ②没有一个同样的瞬间 ③没有一片完整的色彩

  •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②①③
  • D:②③①

答 案:B

解 析:湖水的变化使水波的线条不完整,山的变化将色彩的完整性打破,天空更是瞬息万变,连一个同样的瞬间都没有。根据这一对应关系,选B。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大约150亿年前,宇宙___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的___是什么?如此巨大的能量来自何处?___大爆炸,明显存在着这些问题。

  • A:显然 起因 关于
  • B:显然 起源 对于
  • C:突然 起因 关于
  • D:突然 起源 对于

答 案:C

解 析:“显然”指的是非常明显,很容易看出,“突然”指的是出乎意外,所以第一个空填“突然”比较合适,由此可以将AB选项排除,而“起因”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原因,“起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做动词,指的是开始发生的意思,二是做名词,指的是事物发生的根源;“起因是什么”更符合语境,所以本题选择C。

多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绵密 幅射 不付众望
  • B:砥励 藐视 一愁莫展
  • C:凭据 挑畔 赏心悦目
  • D:贻误 履历 闻名遐迩

答 案:D

解 析: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形。 A项中“幅射”的“幅”应改为“辐”,“不付众望’’的“付”应改为“负”。B项中“砥励”的“励”应改为“砺”,“一愁莫展”的“愁”应改为“筹”。C项中“挑畔”的“畔”应改为“衅”。

2、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灾害性空间天气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必然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
  • B:太阳风暴吹过地球时,能引起地球高能带电离子流增至3~5个量级
  • C:灾害性空间天气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据统计,有约40%的卫星故障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
  • D:在一般情况下,空间天气并不对人类活动造成灾害,但是,它具有突变性特征,因此,有时会造成突发性灾害

答 案:D

解 析:A项应为可能;B项增至应改为增加;C项未指出仅在航天领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 B: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答 案:D

解 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辨识病句的能力。应试指导:A项重复累赘,删去“的误区”;B项“与否”与“苛求”前后不照应;C项搭配不当,“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是“道路”,应将“道路”换作“途径”、“方向”等。

主观题

1、文中说,“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答 案:伐树与种树的选择,看似是在“尺与丈”之间,(3分)却会在人们的心头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伐树让人既痛恨又怜惜。(3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与客人挑灯夜语,又嘱他“休更说”,这是否矛盾?请结合诗的后三句内容加以分析。

答 案:不矛盾,诗人想与客人说话,但由于年纪已大,更容易被感动到流泪,所以便有了“挑灯夜语”与“休更说”。 (意思对即可)

3、宋国的富人“智子疑邻”表现了什么心理?(4 分)

答 案:相信亲近的人,怀疑疏远的人

写作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古人的这些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根据要求进行写作,要求内容符合题意,突出重点,内容充实,字迹工整,有文采、有创意。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